銀行內控合規管理數字化轉型--制度管理
發表時間:2023-06-21
訪問量:1798次
來源:和合信諾

從監管制度落地跟蹤和內化出發,建立閉環制度數字化管理和常規監控,有效推動制度落地執行;將制度管理從傳統文件上傳下達加運動式管理為主的方式,逐漸轉向數字化管理新方式。

 

 

制度體系管理框架

制度作為銀行業務管理的基石與標準,它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:一、基于銀行業經營活動的法律、行政法規、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、經營規則、自律性組織的行業準則、行為守則和職業操守;二、基于自身管理要求、業務要求、作業要求,制定本機構及員工遵照執行的工作規范和行為準則。基于這兩個源頭,相關的管理人員開展制度起草、評審、發布, 后續由對應的業務人員在業務實施過程中,遵照制度的要求開展各類銀行業務、服務

 

我們可以將整個制度管理分為四個部分:監管要求跟蹤、制度發布與傳導、制度落地與實施、制度存續期管理。

 

  • 監管要求跟蹤:緊貼國家法規、監管部門以及行業組織要求,及時、動態地將監管規定轉化為內部規章制度。

     

  • 制度發布與傳導:一方面除了必要的業務性審查以外,也需將合規性審查作為制度的發布的重要前提,另一方面構造數字制度庫、提供更友好的服務讓銀行從業人員隨時可查可獲取。

     

  • 制度落地與實施:在督促各責任部門落實制度要求,強化業務系統關鍵節點的剛性控制,建立制度執行效果檢測模型。

     

  • 制度存續期管理:制度發布后的反饋評估,定期對制度缺陷進行整改,持續更新完善內部制度。

 

 

傳統制度管理的困境

在“內控合規新常態”的周期中,商業銀行的合規風險與合規管理再次被擺在了突出的位置,面對監管的持續高壓和常態化,關于制度數字化管理這四個部分中,目前各家銀行都有著共同痛點。


痛點一:監管要求跟蹤、內化不及時。監管制度的文件和解析以及后續的落地管理上較為松散,無法有效跟蹤和落實外規在銀行內化的情況,從而導致潛在的合規風險。


痛點二:制度發布與傳導不有效。銀行在發布制度的之前業務性評審占最主要的部分,而對于合規性審查存在流程形式化、缺少工具驗證、提示需考慮的合規風險等問題;在制度發布之后,同樣也無法滿足員工快速查詢制度、獲取相關合規要求的需求,并且也缺少量化性指標衡量制度傳導學習情況。


痛點三:制度落地與實施缺乏數字化衡量和監控手段。銀行傳統制度的落地與實施主要以運動式的管理為主,缺少數字化的方式定量分析對制度執行落地效果,也缺少手段進行事中或事前的監控,更加缺少制度與內外部檢查的打通,通過檢查控制點衡量制度落地實際效果。


痛點四:制度存續期管理線下化。銀行傳統的制度存續期管理大部分通過線下郵件、OA等系統開展,存在無法利用制度庫中實際使用過程中反饋的情況、制度的發放年限、制度在后續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監管要求進行存續期的評估,并根據評估的立改廢情況,有效跟蹤后續制度修訂情況。

 

 

如何構建數字化的制度管理體系

 面對銀行的制度管理困境與期待,我們提出:對于“跟蹤監管制度要求”,緊跟監管最新制度,并根據監管要求進行外規入庫、解讀、外規內化全流程跟蹤,滿足監管“及時、動態地將監管規定轉化為內部規章制度”的要求;對于“制度發布與傳導”,從制度的訂立入手,將合規審查作為制度訂立的一個重要環節,并對正式發布的制度形成標準庫,結合人員的崗位職責進行自動化制度學習推送,數字化推進制度傳導;對于“制度落地與實施”,通過制度條款接入業務系統、檢查系統,用量化方式監控制度執行情況;對于“制度存續期管理”,依托信息化、數字化系統承載制度的維護,形成標準化數字化管理,滿足監管“開展現有內部制度立改廢工作,持續更新完善內部制度體系”的要求。

 

圖1:數字化制度管理體系

 

在“跟蹤監管制度要求”中,主要分為三個內容:監管制度的跟蹤、監管制度的分析以及監管制度的內化。通過爬蟲技術,定期跟蹤監管發文動向,即時獲得監管最新要求;利用人工智能化技術,在梳理新發監管制度在外規庫中與其他制度的關聯關系的同時,進一步自動化整理與行內制度的關聯關系和涉及的行內業務板塊,引入標準化的分析流程,將系統分析后的結果推送合規、業務人員進行解讀、沉淀,進而形成對應的內化要求,并跟蹤內化成果。


    在“制度發布與傳導”過程中,主要分為三個內容:制度評審、制度標準庫以及制度傳導。1、制度評審,強調從合規性審查、規范性審查、有效性審查等三個方面對制度進行評審,在評審的過程中,不僅要利用智能化手段對制度的規范性進行自動化驗證提示,另外也需要通過將擬文與外規庫、內部制度框架體系的自動化對比、分析,方便業務人員更好地完成制度評審。2、制度標準庫,主要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,自動化建立制度引用關系、制度制定依據關系、制度變遷線關系并廢止已失效制度,在減少制度庫管理的人力成本的同時,方便一線業務人員更好了解整體的制度情況。3、建立數字化制度庫,將該平臺作為制度傳導與培訓的主要渠道。一方面方便用戶快速查找制度,不僅對制度的相關信息進行關聯展示,讓用戶可以快速了解制度要求的全貌,更能夠對用戶瀏覽制度全過程進行數據記錄,為制度數字化傳導、學習提供強有力行為數據支撐,制度傳導過程中可根據員工崗位、條線推送關系最密切制度,提高制度傳導精準度,記錄傳導結果。


    在“制度落地與實施”過程中,通過制度風險控制點與內外部檢查發現問題掛鉤,監控制度落地效果同時,有效捕捉制度缺陷,并監控整改情況,從而有效滿足監管“在督促各責任部門落實制度要求,強化業務系統關鍵節點的剛性控制”的要求。


    在“制度存續期管理”過程中,提供制度管理工具給制度管理人員,將各項制度管理工作系統承載,通過一些規范且有效的周期性作業操作,使制度管理情況有記錄、可追溯、利評估,幫助其對存量制度的持續跟蹤、維護和管理。

 

圖2:和合信諾制度管理產品界面

 

 

結尾

綜上所述,為了更好地解決制度管理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,建議以服務一線業務人員、數字化管理為主要思路,依托系統承載監管制度跟蹤、制度落地與實施、制度維護管理,從而新形成標準化、數字化管理,進而有效擴大制度觸達點。

公眾號